达博生物CEO田烁博士接受南方都市报专访,致敬职业女性“她”力量

日期:24-03-07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广州生物医药行业迎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生物医药产业已成为广州新三大支柱产业之一。这背后,女性知识分子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她们的科研宇宙里,个人与团队相得益彰,事业与生活并行不悖。于她们而言,“生物医药系”万有引力,永远散发魅力,永远值得探索。

好奇和专注、温柔和坚定、智慧和从容,练就了她们独特的韧性,也让她们在多元女性世界中,散发出迷人的光彩。

在“三八”国际妇女节即将到来之际,南都专访生物医药领域的女博士们,一起走进她们的科研宇宙。

图片

17岁考上中山大学,26岁博士毕业并结婚,28岁生娃,29岁评上制药高级工程师。

不施脂粉、简单扎个马尾巴,眼前这位毕业于中大的生物学女博士,实在很难让人把她和公司CEO一职联想起来。大眼睛湘妹子田烁身上,究竟潜藏着哪些大能量?为何她在投身生物医药产业界不到四年的时间里,就让大家对她如此刮目相看?

 

图片

田烁,90后,达博生物CEO,中山大学生物系博士毕业。


01/

师兄师姐多选择博士后

做了七年基础科研要换赛道吗?

五年前,博士快毕业的前一年,在中山大学做生物学基础研究的田烁,开始考虑毕业去向。

“同实验室的师兄师姐和周围很多人,博士毕业后基本上都选择出国做博士后研究,或尽可能留在学校或其他研究机构。我那时非常纠结,要不要和大家选择一样的路呢?”纠结的同时,田烁也扪心自问:“自大三走进实验室起,七年的时间我都在搞基础科研,我到底想要什么?”

学生物是田烁早在初中时的决定,纯粹是一位花季少女出自对生物世界的好奇。上到高中后,随着外公等一些亲人的陆续离世,让她更坚定了学生物的信念。因为她觉得生物医学的研究或许能让更多的人受益。

回想这个初心,田烁说她终于想明白了,“我学习这个专业,不只是为了更加了解生物领域发生了什么,更是希望能把在这个领域发现的一些新东西,转化成大众能用得上的成果。既然去做博士后也是为了做一些实际的转化工作,那为何不早点进军产业界呢?”

达博生物是一家专注于肿瘤的基因治疗、免疫细胞治疗、疫苗等基因工程技术应用的开发及转化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由国家特聘专家、亚太区细胞与基因治疗协会轮值主席、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黄文林博士创办。它是田烁面试的第一家企业,也是唯一的一家。

“现在想来好像有点不理性。大家找工作至少都会见多几家以作比较。但我当时非常坚定,我就是要去做好这一件事,要沿着这条(产业转化的)路走下去。”

当时面试田烁时,黄文林博士还在国外。虽然没见到田烁本人,但据他后来说,在电话中听到田烁说“我是决心来做产业转化的”,他就要定了她。在他看来,有如此意志,难能可贵。

 02/

短短三年时间

带领团队获得三份CDE临床批件

2020年初新冠疫情的暴发,让尚未毕业的田烁提前进入角色,参与了达博生物的新冠疫苗的研发工作。在那半年的时间里,对药物研发有所了解的田烁,获得了黄文林博士的青睐,开始让她负责公司的研发工作。

当时,公司有一个药物E10B已经完成了前期的基础研究,但因为搁置时间太久,要如何进行转化并申请临床试验批件,公司没有一个人熟悉临床申报的全流程。田烁把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CDE)发布的相关系列文件一点点啃了下来,尔后再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再去统筹看要去补充哪些工作。

在经过和CDE反复的沟通、交流,达博生物最终拿到了E10B项目临床实验的批件。在此基础上,田烁又负责推进了包括自体NK细胞注射液(E10H)在内的另两个项目的临床实验申报。也就是说,短短三年时间,在田烁的带领下,达博生物一口气拿到了三个CDE的临床实验批件。

其中,E10A(即重组人内皮抑素病毒注射液)是中国第一个进入临床III期试验的基因治疗药物;E10H(自体NK细胞注射液)则是中国首个获批进入临床试验的NK细胞治疗药物。

图片

田烁接受南都记者专访。

看着这些沉甸甸的批件,田烁一点都不后悔当初看似草率的决定。她说,在像达博生物这样一家相对较小的企业里,新人获得的机会和接触到的东西相对会更多一点,个人的视野也会开阔很多。 “不一定精通某一个领域,但至少能让你对整个管线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在项目里,你不再是一个螺丝钉,而可能是一个非常主要的、主动的参与者。我觉得这是一个比较可贵的经历。”

03/

30岁不到,评上制药高级工程师

在大学做基础科研再转到企业里的产业转化,这中间其实存在着一条鸿沟。

因为彼此间关注点不一样,基础科研更关心的是想法和机制是否足够有新意,证明的方法是否足够先进及全面。但做药物转化更关注的是药物在临床上是否真实有效,能否大规模生产出来,技术和产品的安全性等。

生物医药的研发、生产及分析,汇集了很多学科,包括生物学、药学、医学等的知识。在公司内部,包括黄文林教授在内,大部分同事都是生物学背景,在自己的专业领域虽有较丰富的经验,但在整个药物研发转化上未必有太多经验。通过上网查阅资料,买药学书籍,请教药学院毕业的同事,参加各种学术会议,和CDE的沟通交流等各种渠道,田烁汲取了丰富的“速生营养素”。虽然也曾过了不少弯路,但在不断的摸爬滚打中,田烁不仅把自己逼成一名知识面更广的“博士”,还有了大多数同龄人所没有的领导管理能力。

努力的付出之后,达博生物在研发抗癌新药的过程中,开发了一系列的产品及创新的工艺技术,并获得了多项专利的授权。学生物学出身的田烁,也因为深度参与技术层面的工作而收获了丰硕的成果。在29岁那年,她拿到了制药领域的副高职称——制药高级工程师。

04/


工作不到四年,接任公司CEO

四年前,刚毕业的田烁,不过是生物医药行业的小菜鸟。

在四年时间快过去时,去年底,公司创始人黄文林博士决定卸任CEO一职,把接力棒正式移交给田烁,让她帮忙打理这个从20多人发展成为80多人的公司。

“现在的工作重心还是在技术方面,包括从研发到临床实验的推进。但还是会分出较多的时间在公司的融资、上市等领域。公司要长期地运营下去,技术非常重要,但后面的商业化内容,也非常重要。”

初涉商业化这项工作,田烁再次采用了之前的“套路”——发挥自学精神,尽可能汲取周边一些人的经验。比如在和券商、投资机构打交道的过程,就是她学习相关专业知识的最好课堂。

回望来时路,田烁觉得她有种“赶鸭子上架”的感觉。但她觉得,人有时候就需要给自己这样的一些推力。如果你不去做这件事,你是永远不会知道自己能力的大小。

田烁说,她是一个相对较慢热的人,但她自认为适应能力比较强。在一个新环境里,她或许会花较多的时间去和周围的人建立关系,但在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她更愿意去寻找解决的办法,而不是抱怨问题太复杂,没有人能帮助,或者没有资源。她认为,哪怕这一次不一定能够做到80分、90分,但至少第一次就能做到60分。

“大家都说机会是交给有准备的人,但等你所有的都准备好了,未必就会有机会等着。我反而觉得机会一旦来临时,首先就是要抓住它,然后想尽办法或找各种途径帮助自己把这件事情达成。”田烁说:“这是我做事情的一个态度。”

调研建议:

能否打造一个平台 让企业需求信息“循环”起来

随着2022年下半年资本开始退潮,企业融资变得非常困难。田烁在和投资人沟通时,听说资本方投的一些企业,可能账上的资金已够不到下个月。

“经济周期我们很难去预测,但从生物医药行业这个角度来说,它的整个周期非常长,没有资本的支持很难迈过这去。”田烁说,这几年因为投资热,吸引了不少海外华人归国创新创业。如果因为资金链断裂,一些好项目或许就此中断研发,这些海归科学家也很可能解散公司回到国外,这对于整个生物医药产业的长远发展,是非常不利的。为此,她提出了几点建议:

一是希望政府能给予科学家创办的企业更多的指导。特别是在经营管理上的培训等。因为其实大部分的科学家其实可能就是在科研领域有丰富甚至是前沿的经验,但对于公司如何运营、管理,包括成本的控制等各个方面就未必有经验可言。

二是希望政府多树立信心事实上,现在很多投资机构不是说完全没有钱,更多的是没信心、不敢投。比如,能否由政府出面,挑选一些有潜力、值得去扶持的企业?不一定非得要走到临床Ⅲ期或已提交了上市的申请,快要成功的企业,还是希望能引导社会资金投早、投小、投新。

三是希望政府多组织企业开展交流合作活动。企业不仅需要与投资机构多交流,也需要与产业链条上的其他企业多做沟通、交流,从而做到优势互补,共同去推进一些项目的发展。如有的药物研发企业有非常多的创新成果,但尚未建立下游的生产团队,而代加工的CDMO企业收费又非常贵。这时如果知道像达博生物这样的企业,已构建起完整的生产体系,大家就可以一起合作,那就是双赢。

毕竟像平常的学术交流活动、行业高峰论坛之类的活动,时间比较仓促,很难和其他企业做更深入的交流。如果能打造一个平台,让企业间的各种需求信息“循环”起来,或许能帮助到更多企业活下去。

 女博士观:

希望变得更有能力  给女性提供更为友好的工作环境

“我觉得无论婚否,首先肯定是自己要活得很开心。自己要感觉到活着是有成就感的,是开心的,这才是基本。”结婚、生完孩子后,田烁对职业女性的多样选择有更多的理解,也有了更多的感同身受。

没结婚前,田烁经常一个人背着登山包到处跑、到处看。因为爱跑马拉松,去成都参加了人生中的第一场马拉松比赛,认识了当时还在成都读研究生的先生。如今,娃太小要陪伴,出外旅游的事得暂时放下;跑步不利于身体的恢复,所以现在改做普拉提、瑜伽这类的放松运动。

“确实,对于一个职场的女性来说,选择结婚、生孩子,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阻碍和改变。”田烁说,她非常感谢妈妈帮她承担了家庭里非常多的事情,让她没有那么多的后顾之忧。“家庭的支持相当重要。”田烁强调说。

图片

和同事一起工作的田烁。

一个刚生完孩子一年多的年轻妈妈,何以能挑起公司大梁履新CEO呢?

“我觉得这和黄(文林)教授不拘一格的人才观,和公司的企业文化有着非常大关系。”据田烁介绍,在达博生物,公司中层管理人员,至少有一半都是女性。包括公司培养的核心技术人员,很多都是女性。即使在需要加班、男性居多的生产板块,其负责人也是一名女性。

“黄教授看重的不是性别或者工作年限什么的,他更关注的还是个人的能力、发展潜力,还有思维的活跃度等。总之,就是这个人到底为公司做了什么,而不是你过去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有什么样的title。”

 田烁特别感激的是,研发部门招一位有着20多年资历的副研究员进来时,黄教授提前和他沟通说,“你的上级是一位很年轻的女孩,你可以吗?” 

田烁在怀孕期间,一如既往地按照计划往前推项目。“至少公司能够看到,女性哪怕是怀孕了,她还是在努力为公司去做出一些贡献,创造一些价值。”田烁说,不能因为女性怀孕了,公司就默认评奖或晋级均与其无缘。

据田烁观察,起码在生物学这块,读博的男女生比例比较均衡,差不多是1:1的关系。只是因为择业方向的不同,投身产业界的女博士可能相对较少,所以可能让公众有错觉,以为女博士不多。事实上,现在和将来,都有越来越多的女性走到更加显眼的位置上。

“我希望我们的国家和政府可以多给女性一些站出来的机会,让大家更多地看到女性的力量和成果。只有这样,女性职场生存的整体环境来才会越来越好;我也希望企业能给女性一定的信心保障,这样她们才有可能、也愿意进入到人生的下一个阶段。”

或许是受黄文林教授言传身教的影响。田烁同样认为,能力比性别优势更为重要。所以,她觉得,在自身资历不深能力不强时,与其去抱怨(男女)不平等,还不如好好打基础。“只有当你有能力时,才能像黄教授那样,给我们公司的女性提供一个相对比较友好的工作环境。”

策划:王卫国 李阳

统筹:尹来 游曼妮 王道斌

采写:南都记者 黄海珊 实习生 黄绮

摄影:南都记者 钟锐钧

视频:南都记者 蔡文茵  罗雪纯 赵寻

设计:欧阳静